经过六天冲突,两国终于达成停火协议,紧张氛围稍有缓和。
就在印度沉浸在所谓 “朱砂行动” 胜利的喜悦中时,中国的一项决策却让印度瞬间破防。
印巴冲突期间,印度在国内大肆宣扬 “胜利”,开展 “朱砂行动” 胜利庆祝活动,“国旗朝圣” 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民众高呼胜利口号,试图借此提升士气。
但事实上,冲突中的军事损伤情况,印度自己心知肚明。
此时,中国民政部宣布对藏南地区部分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
印度一直非法宣称藏南地区是其 “阿鲁纳恰尔邦” 的一部分,而中国此举直接触碰到印度的敏感神经。
印度外交部迅速发布 “强烈抗议声明”,坚称藏南地区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方面明确表示,藏南是中国固有领土,对该地区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
1951 年,西藏尚未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事正酣,印度趁机派兵驱逐西藏当局在达旺的官员,实际控制了藏南部分地区。
1962 年,印度独立后不断在边境挑起事端,特别是在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时期,印度认为有机可乘,越过麦克马洪线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攻击,并集结大量兵力。
尽管中国多次警告,印度仍于 10 月 10 日发起大规模进攻,无奈之下,中国展开自卫反击,短时间内迅速收复争议领土。
但此后,印度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进一步加强对藏南地区的非法占领,实施大规模移民,并推行本国教育制度。
中国此次对藏南地区地名的标准化处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行动,绝非简单的行政变更。
这一举措有力回应了印度在该地区一系列非法行径,尤其是其不断增强的军事存在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标准化地名,中国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巩固了在该地区的战略控制。
在印度极力推动所谓 “阿鲁纳恰尔邦” 合法性的背景下,中国此举让印度的立场愈发站不住脚。
面对中国的坚定行动,印度反应强烈。
其外交部不仅发表措辞激烈的抗议声明,还试图将此事与国际局势挂钩,指责中国在印巴停火后 “出招”,意在打击印度国际形象和民众士气。
在短短 24 小时内,印度政府多次谴责中国地名更改决定,从中可以看出,印度已意识到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展现出的战略耐心与坚定决心远超其想象。